设为首页 联系我们 加入收藏

首页

当前位置: 首页 中心简介

中心简介

一、机构历史

东北师范大学儿童发展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始建于2004年11月,是隶属于东北师范大学的科研机构,地处美丽的“北国春城”——吉林省长春市。目前,国家基础教育实验中心、东北师范大学附属幼儿学园校长、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博士生导师张向葵教授任中心主任,盖笑松教授任中心主任助理,共有兼职教师与研究生10余人。

二、主要研究特色及研究成果

中心以研究儿童、服务儿童、为儿童成长培养优秀人才为宗旨。研究儿童是中心工作的首要任务,服务儿童是中心工作的行动走向,为儿童成长培养优秀人才是中心未来发展的目标。

为努力创建国内首家儿童学研究机构,并成为国内一流、国际上有一定影响的儿童成长研究机构,实现 “对儿童发展的综合性研究”这一目标,中心坚持走多学科整合研究的方向,坚持以项目为载体的研究模式,坚持以培养优秀研究人员为已任的目标追求。

自中心创建以来,主要开展了“儿童发展背景的生态学问题”研究、幼儿入学准备以及小学生学校适应三个方面的研究,力求提供更多高质量的研究成果,为推进中国儿童事业、促进儿童健康成长提供科学依据,为制定儿童发展教育方针提供咨询和建议。围绕儿童问题的相关研究,中心成员已在《心理学报》、《心理科学》、《心理发展与教育》、《心理科学进展》、《东北师范大学学报》等学术刊物上发表20余篇论文、学术专著2部,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10次,开展专题学术研讨20余次。其中发表于《东北师范大学学报》的3篇专栏文章被《新华文摘》全文转载,创我校学报转载的历史记录。

三、代表性学者及其研究领域、成果、承担课题情况

本中心主要研究人员由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专业教师构成。代表性学者主要有:

张向葵教授(女),博士生导师。在发展与教育心理学领域内,主要研究集中在两个方向:(1)社会认知——自尊的系列研究;(2)儿童认知加工效率、学习策略获得与改造及环境对其成长影响研究。在《Intelligence》、《心理学报》、《心理科学》、《心理发展与教育》、《心理科学进展》、《心理学探新》、《东北师大学报》、《学前教育研究》、《中国家庭教育》等国内外学术刊物共发表论文130余篇,著作8部,教材8部;获奖共35项,其中国家级成果4项,省部级成果20项;承担科研项目21项,其中国家级项目4项,省部级项目13项。

盖笑松教授(男),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有:(1)幼儿入学准备; (2)小学生学校适应; (3)儿童发展背景研究; (4)农村儿童发展问题研究; (5)特殊需要儿童研究。在《光明日报》、《心理学报》、《心理科学》、《心理发展与教育》、《心理科学进展》、《心理学探新》、《东北师大学报》、《学前教育研究》等国内外学术刊物共发表论文50余篇,著作2部,教材3部;承担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项目,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青年专项,教育部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项目等9项。

四、在研主要项目介绍

目前,中心正在承担东北师范大学“十一五”哲学社会科学行动计划重大攻关项目 “中国儿童成长信息监测平台的建设与应用”,分析中国儿童发展的成长环境和影响因素,为国家政策和教育法规的出台提供依据。

“中国儿童成长信息监测平台的建设与应用”项目研究是一个跨学科、多领域的重大科学研究与学科建设项目。“儿童”是根据《联合国儿童宪章》和中国法律界定的0-14岁未成年人。“成长”是指儿童在时间维度上的身心变化。“信息监测”是指对最新状况、历史趋势和地域差异的反映。“平台”是指具有动态性、开放性及共享性的数据服务系统。

“中国儿童成长信息监测平台的建设与应用”的主要内容是自主建设内部的数据收集网点并主动调配外部的学术资源,动态性地反映中国儿童身心成长现状、历史变化趋势、地域和城乡差异、问题与薄弱领域、环境和影响因素,利用开放式网络信息平台为我国儿童事业方面的政府决策提供年度咨询报告,为国内儿童研究人员提供权威数据来源,为国内外儿童研究领域的交流活动提供资料平台,为基础教育领域的咨询需求提供参考依据。

五、未来主要发展规划

根据中心生存与发展的战略目标,作为基础教育中心的研究哲学分为三个层面:使命、愿景、核心理念。使命是实现对儿童发展的综合性研究;愿景是实现超越式发展,把中心办成国内一流、国际上有一定影响的学术研究机构;核心理念是立足学科整合,从多视域、多层面、全面地研究儿童的成长与发展。

未来研究方向主要集中于多学科交融并进的儿童发展与教育研究,解决跨学科儿童研究的实际问题,如儿童世界的哲学解读、儿童朴素哲学观念的研究,儿童文学本源、价值与生命关系,儿童审美教育的人学研究,大众传媒对儿童成长的多重影响与生存模式变迁,儿童身心健康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讨,环境科学与儿童健康,儿童早期学习策略与思维方式培养,经济学视域下的儿童福利政策等。